专用金属硅:13.5-13.8元/KG
一氯甲烷:2.1-2.3元/KG
DMC:13.4-14元/KG
裂解DMC:12.3-12.8元/KG
国产D4:14-14.8元/KG
陶氏D4:16-17元/KG
品牌107胶:13.7-14.5元/KG
裂解料107胶:13.2-14元/KG
废硅胶:4.2-4.5元/KG
现货生胶:14.3-14.8元/KG
高分子生胶:15.5-16.5元/KG
进口生胶:16-16.5元/KG
国产气相法白炭黑(中低端):18-20元/KG
国产气相法白炭黑(高端):22-24元/KG
进口气相法白炭黑:25-30元/KG
沉淀法白炭黑:6.5-7.5元/KG
低端沉淀胶:13-14元/KG
高端沉淀胶:15-15.5元/KG
普通气相胶:17-18元/KG
主流气相胶:19-20元/KG
普通硅油(国产):13.5-14.5元/KG
大品牌硅油(国产):15.5-16元/KG
裂解料硅油:12.5-13元/KG
乙烯基硅油:主流报15-17元/KG,部分品牌报19-21元/KG
羟基硅油:20-21元/KG
陶氏硅油:18.5-19.5元/KG
信越硅油:20-21元/KG
瓦克硅油:21-22元/KG
气相法白炭黑:20元/KG(实单详谈)
▲数据来源:6月7日相关企业持货商价,此为大货价仅供参考,价格变化与市场行情、采购量、采购距离等因素挂钩,请以实际商谈为准
全球有机硅网6月7日讯:多家头部企业都在争夺有机硅下游部分领域的主导权。预计到2030年,下游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翻一番,目前大量涌入有机硅下游行业的单体厂资金将为混炼胶、液体胶、有机硅皮革、硅酮胶、压敏胶等多个领域注入新的活力,并在这个过程中重塑有机硅下游行业格局。监测数据显示:6月6日,国内DMC市场产品分化,主流市场牌号价大稳小动,报13400-13900元/吨。低资金面偏弱影响以及国内新产能装置陆续试产后供应增多,而需求端处于淡季状态,供需矛盾扩大,受月初销售压力作用,各单体厂家积极出货为主,适当让利。业内认为:行业利润再度收窄至负值,亏损或造成部分非一体化装置减产,但一体化装置运行稳定,或带动行业产量整体高位。下游需求预期小幅减弱,多个应用领域库存高位,且销售压力较大,生产计划或小幅调降。新安鲁西又有大动作!日前,新安鲁西最新利润分配方案显示,鲁西将以2023年12月31日的鲁西公司总股本1,916,476,161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3元(含税),鲁西共计分配股利249,141,900.93 元。新安股份将以方案实施前的公司总股本 1,349,597,049 股为基数,每股派发现金红利 0.10 元(含税),新安共计派发现金红利 134,959,704.90 元。新安股份相关人士在氟硅会议上指出,面对有机硅同质化竞争激烈、国际贸易争端不断的现状,希望协会同行业一道,一是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绿色转型;三是加强行业自律,深化上下游合作;四是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加快开拓国际市场。公开信息显示:新安股份正在推动三大高质量有机硅项目,不断扩展产品链。项目1:浙江开化合成材料有限公司的搬迁与提升工程,这是一个预计投资高达16.6亿元的宏伟计划,旨在显著提升公司功能性硅烷及特种有机硅产品的生产水平和供货能力,为市场带来更高质量的产品供应。项目2:35600吨/年高纯聚硅氧烷项目,预计投资3.1亿元,该项目将为新安股份的有机硅产品线注入高端化的整体配套,不仅有助于打造完整的有机硅下游产业链,更将显著提升终端产品的附加值,推动公司向价值链高端迈进。项目3:年产24000吨高性能特种改性硅油及硅油二次加工品项目,由子公司杭州崇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该项目将形成强大的生产能力,包括年产16000吨特种改性硅油和年产8000吨硅油二次加工产品,进一步巩固新安股份在硅基材料领域的领先地位。2024年1至4月,在欧洲注册上牌的中国制造电动汽车数量同比增长23%,尽管欧洲即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更高关税。根据Schmidt Automotive Research的数据,2024年头4个月,共有11.93万辆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在西欧(包括英国)注册上牌,占该地区电动汽车进口总量的五分之一。西方石油公司(OXY)周二表示,已与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旗下能源部门组建了一家合资企业,将在伯克希尔位于加州的地热设施中利用其技术提取并商业化生产高纯度锂化合物。伯克希尔的能源部门BHE Renewables在加利福尼亚帝国谷运营着10座地热发电厂,每分钟可处理50000加仑富锂盐水,生产345兆瓦的清洁能源。英国造船和海运动态分析机构Clarkson Research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5月全球船舶订货量为180万修正总吨(CGT·62艘),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1%。中国承揽154万CGT(54艘),订单量占比85%排名第一。韩国承揽17万CGT(2艘),订单量占比10%位居全球第二。截至5月底,全球手持订单总量环比增加225万CGT,为1.3312亿CGT。韩国和中国的手持订单量分别为3907万CGT(29%)、6784万CGT(51%)。